close

習慣了一個人的旅行,也喜歡上了旅途中走走停停的自在.........

戇鳥煎日頭--201707嘉義小旅行(含台南鹽水)

嘉南平原--台灣最大的平原,在早期,冬季枯水期長,仰賴天候成為「看天田」,加上沿海區域鹽分高,土地產能不及北宜和彰化的一半。後來,嘉南大圳灌溉系統完成,大大提升產能,成為台灣的「穀倉」。

WP_20170712_08_26_46_Pro.jpg

Day1台鐵新左營→新營→鹽水→義竹→朴子

WP_20170710_04_34_11_Pro.jpg
↑好久沒仰望天空了,不知今晚又是月圓時。清晨4點多,夜空明月高掛,白晝裡車水馬龍的翠華路,此時,一片寂靜,偶爾有車輛慢速通過,不疾不徐。

WP_20170710_04_53_35_Pro.jpg
↑05:17的區間車,兩鐵人車同行,兩鐵運送對喜愛單車旅行的人來說,實在太方便了。

WP_20170710_04_55_17_Pro.jpg
↑這趟從高雄新左營搭到台南新營,這個時候,長長的月台上,沒有其他乘客,這麼早的班車,真的純粹是以服務為至上原則。

WP_20170710_05_26_45_Pro.jpg
↑專為單車旅遊設置的兩鐵車廂

WP_20170710_05_34_56_Pro.jpg
↑車廂內設計友善,可搭載8輛腳踏車及乘客,寬敞舒適。

WP_20170710_07_01_10_Pro.jpg
↑06:40抵達新營,早餐享用在地小吃--豆菜麵,一盤$25,真是實惠價。

WP_20170710_07_47_24_Pro.jpg
↑新營往鹽水的路旁,一片廣大的計畫完成土地,周邊道路與路燈已設置完善,正整地等待廠商進駐,一起為台灣的工商發展攜手努力。

WP_20170710_08_14_19_Pro.jpg
↑台南鹽水,早期是船隻進入八掌溪後的重要集散地,舊稱鹹水港,又因港灣像新月,所以又稱月津港,曾有「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」的傳說。

WP_20170710_08_12_28_Pro.jpg
↑沿著河道修築的月津自行車道。

WP_20170710_08_19_29_Pro.jpg
↑河道兩岸樹木蓊鬱,綠蔭蔽日,很適合散步和騎自行車。

WP_20170710_08_20_07_Pro.jpg
↑岸邊觀景平台上,有兩位音樂愛好者,正一起研究陶笛吹奏,安靜的水邊笛聲悠揚,又是一個世外桃源。

WP_20170710_08_21_11_Pro.jpg
↑河水清澈,岸邊綠樹倒影成趣。

WP_20170710_08_25_16_Pro.jpg
↑我家門前有小河,天空明麗,環境清幽,很適合人居。

WP_20170710_07_59_08_Pro.jpg
↑橋南老街,位於興隆橋之南而得名。也因緊鄰月津港,所以是鹽水早期的繁華區域,目前已沒落,但當時的街景和建築形式仍保存至今,走在短短的一段路,遙想當時繁華的景象。

WP_20170710_08_01_48_Pro.jpg
↑這棟看已破舊的木屋,在當時可是大富人家才住得起的豪宅喔!

WP_20170710_08_29_00_Pro.jpg
↑永成戲院,檜木建築結構,原為碾米廠倉庫,於二次大戰中嚴重損毀,後改建為混合戲院,暨放電影也演舞台戲,是當時重要的休閒場所,停業後,政府單位將它改建為多功能藝文中心。

WP_20170710_08_32_51_Pro.jpg
↑好詭異的名字-陰陽堂製藥

WP_20170710_08_36_33_Pro.jpg
↑除了橋南老街之外,中山路旁的小巷弄-一銀巷也值得一遊,位於第一銀行的後方,早期有多家紙錢製造的店家,所以也叫金銀巷。古色古香的曲折幽徑,兩旁仍保有許多年代久遠的房舍。

WP_20170710_08_38_57_Pro.jpg
↑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,這只不過是一條汽車無法通行的小巷弄,可是在當時,這裡可是繁榮的街道,人群熙來攘往,叫賣聲此起彼落的。

WP_20170710_08_39_45_1Pro.jpg
↑已不多見的閣樓巷道,很適合當作復古片的場景。

WP_20170710_08_39_45_2Pro.jpg
↑巷道位於早期葉連成商號的後方,所以取名連成巷。

WP_20170710_08_41_49_Pro.jpg
↑一銀街中的老屋,將牆面貼滿鐵片,是早期保護房子的慣用方法。

WP_20170710_08_42_24_Pro.jpg
↑早期的茅廁,都蓋在住屋旁邊,由於早期設置有茅廁的住家不多,所以經常都提供給附近人家使用。小時候,我老家的茅廁也經常有左鄰右舍的人來借用。

WP_20170710_08_44_36_Pro.jpg
↑修德拜亭廣場,前身是修德禪寺,後方是一整排的傳統建築,雖是老舊,仍然是居住使用中。

WP_20170710_08_53_54_Pro.jpg
↑一銀老巷,一間老屋,一個老行業,一位執業的老師傅,年紀應已近隨心所欲之年。

WP_20170710_09_21_35_Pro.jpg
↑台19線過八掌溪進入嘉義義竹

WP_20170710_09_24_55_Pro.jpg
↑義竹知名小吃豬頭飯,一碗用大骨熬煮的白米飯,飯上面沒有豬頭肉,但有著濃濃的豬肉香氣。

WP_20170710_09_32_12_Pro.jpg
↑義竹車站,台糖的五分車站,除了運糖之外,早期也是當地聯外重要的交通工具。現在已是當地人休閒散步的好去處,車站旁則是自行車道。

WP_20170710_09_33_21_Pro.jpg
↑火車運輸已停止,柱上所列是營運時期火車停靠的站名,算來這五分車也擔負了10幾個村落聯外交通的重擔。

WP_20170710_09_42_44_Pro.jpg
↑義竹長老會,超過半世紀的教會,創立於1959年,是由當時的傳道師親自繪製的建築圖。典型的鐘塔建築、紅瓦屋頂以及鏤空水泥磚牆面,至今仍保存完整。

WP_20170710_09_45_07_Pro.jpg

WP_20170710_09_52_09_Pro.jpg
↑建立於1960年,也是有著傳統的鐘樓和彩繪玻璃,早期,鐘塔每天早、午、晚時分會定時敲鐘,提醒教友讀經緬懷主恩。

WP_20170710_10_15_39_Pro.jpg
↑一片浩瀚的玉米田,在縣道163旁,綿延好幾公里,這裡是知名玉米迷宮的地點。

WP_20170710_10_22_40_Pro.jpg
↑中午時分路過過路國小。

WP_20170710_11_06_42_Pro.jpg
↑好美國小!這個學校太有自信啦!不知是真是假,校園不開放參觀,無法求證。不過,學校所在社區真的很美,布袋好美里社區,處處3D彩繪超吸睛。

WP_20170710_11_10_50_Pro.jpg
↑小心!鯊魚群穿牆而出。

WP_20170710_11_13_11_Pro.jpg
↑今日美麗的海底宮殿有宴會,魚兒們都盛裝出席。

WP_20170710_11_15_30_Pro.jpg
↑我家變成海底世界了。

WP_20170710_11_21_02_Pro.jpg
↑行車來到水邊,池裡的錦鯉快樂悠遊。

WP_20170710_11_27_54_Pro.jpg
↑誇年這事可不容易啊,一不小心可要掉進萬丈深淵的。

WP_20170710_11_29_05_Pro.jpg
↑彩繪設計把家變漂亮了

WP_20170710_11_30_46_Pro.jpg
↑寶貝的家,請下車的旅客進來參觀。

WP_20170710_11_31_41_Pro.jpg
↑白雪公主的家,七矮人憨厚老實,巫婆可令人頭皮發麻。

WP_20170710_11_42_24_Pro.jpg
↑行經險惡的水域,小心別成為鯨鯊的美味中餐。

WP_20170710_11_48_12_Pro.jpg
↑傳說當蚌殼合起來的時候,就可以沉到海底世界,成為美人魚的夫婿。

WP_20170710_12_14_13_Pro.jpg
↑嘉義沿海地區,處處有著廣闊的海埔新生地,由於鹽分含量高,不適合農作,多發展為養殖漁業。

WP_20170710_14_05_13_Pro.jpg
↑養殖池處處,物產豐盛。台灣,田野五穀豐收,水域魚蝦滿溢的國家。

WP_20170710_14_22_18_Pro.jpg
↑台61寬敞筆直,平日人車稀少。晴朗的午後,視野無限寬廣。

WP_20170710_12_19_37_Pro.jpg
↑遼闊的水域和浩瀚的天空,是南部沿海地區的特殊景象。

WP_20170710_12_43_01_Pro.jpg
↑布袋商港地標-高跟鞋教堂,是由鋼架和玻璃拼組而成。這裡不是宗教場所,沒有聚會和禮拜,而只是一個單純的結婚禮堂。設計理念傳承自台灣近代的嫁娶禮俗,新娘穿高跟鞋踏破瓦片,告別過去種種的不如意。

WP_20170710_15_29_04_Pro.jpg
↑東石漁人碼頭,風車襯著藍天白雲,更顯得風情萬種

WP_20170710_15_27_12_Pro.jpg
↑算是踩風大道吧。

WP_20170710_15_19_58_Pro.jpg
↑港邊步道和觀景台

WP_20170710_15_23_58_Pro.jpg
↑漁港旁,防波堤內,特別設置了玩沙區,一片白皚皚沙灘,小朋友能盡興又安全的玩沙。只是少了潮起潮落的自然現象,也失去了逐浪漢踏浪的樂趣。

WP_20170710_15_30_38_Pro.jpg
↑廁所標誌設計別緻

WP_20170710_15_30_54_Pro.jpg

WP_20170710_15_14_05_Pro.jpg
↑東石是蚵仔的重要產地,第一次看到鮮蚵竟然也通過國家認證,不過,真的顆顆飽滿新鮮,是品嘗青蚵的聖地。

WP_20170710_14_41_29_Pro.jpg
↑既來之則嚐之。

WP_20170710_14_49_39_Pro.jpg
↑綜合捲,內餡有鮮蚵、蝦仁和花枝,另外花枝羹就不推了。

WP_20170710_18_47_23_Pro.jpg
↑朴子第一市場裝置藝術,以陶土仿紅磚型態,呈現古時童趣。

WP_20170710_19_04_16_Pro.jpg
↑晚餐朴子著名小吃-鴨肉飯,由於時間太晚,老闆精算好久後,最後一碗,給我這最後一個人客,其餘的請回,明日趁早。配菜與湯羹也都沒了。

WP_20170710_18_42_03_Pro.jpg
↑晚餐沒吃飽,來碗潮州牛雜湯,這可是潮州著名小吃。你說巧不巧,我這潮州土生土長的,來到遠到朴子吃潮州名產。

Day2:朴子→太子→新港→嘉義市

WP_20170711_07_16_33_Pro.jpg
↑早餐朴子小吃芋頭飯,白米混著小芋頭塊,香軟Q彈,清淡味美。

WP_20170711_08_19_10_Pro.jpg
↑第一市場內麻糬棟,是朴子知名甜點,年逾80年的老店。

WP_20170711_08_19_38_Pro.jpg
↑除了招牌麻糬外,還有紅龜粿、桂圓米糕、菜燕、粉粿和綠豆糕等古早味甜點。

WP_20170711_08_48_20_Pro.jpg
↑麻糬外皮分白米與紫米兩種,內餡則相同。

WP_20170711_08_49_47_Pro.jpg
↑內餡包裹綠豆、花生粉、芋頭、酸菜和糖粉,Q軟口感,甜中帶點鹹味,層次多樣。

WP_20170711_08_21_27_Pro.jpg
↑中正路,路幅狹窄,卻是朴子最早發展的市街,兩旁店家都是歷史悠久的建築。少數已經改建為現代房舍,但大多數仍保留原本的建築樣貌。

WP_20170711_08_22_54_Pro.jpg
↑傳說,清廷為了安葬為平亂而死的太子太保,拓寬朴子境內棺木將行經的道路,唯獨中正路拓寬為棺木橫著走的寬度。

WP_20170711_08_21_51_Pro.jpg
↑老屋-圓柱、深窗、木櫺和洗石牆面。

WP_20170711_08_29_48_Pro.jpg
↑古老木格窗、美麗鐵窗花和傳統行業。

WP_20170711_08_33_19_Pro.jpg
↑配天宮,傳說是「請不動的媽祖」要信眾在此建廟祀奉。

WP_20170711_09_03_47_Pro.jpg
↑基督長老會朴子教會,這是1989年完竣的新式教堂,少見的鐘塔式基督教教堂。

WP_20170711_09_01_24_Pro.jpg
↑朴子分局,建築風格和時間與台灣總統府相同,是為左右對稱的紅磚、洗石牆面搭配黑瓦建築風格。

WP_20170711_08_39_21_Pro.jpg
↑昔日五分車除運送甘蔗外,也是人們重要的交通工具,這條鐵道運輸連絡嘉義市和東石間的各鄉鎮。

WP_20170711_08_42_43_Pro.jpg
↑有一工,火車ㄟ倒轉來!若能路線重整,恢復營運,在嘉義車站形成三鐵共構--台鐵、森鐵、糖鐵,連結山海,應該具有相當的觀光價值。

WP_20170711_09_11_52_Pro.jpg
↑朴子國小圍牆,充滿童趣和藝術氣息。

WP_20170711_09_14_59_Pro.jpg
↑東石鄉沒有東石國中,這是朴子市的學校。

WP_20170711_09_50_17_Pro.jpg
↑嘉義縣政機關周邊都是參天的大樹,在綠樹蔽日的森林中上班,算是一件幸福的事。

WP_20170711_09_59_28_Pro.jpg
↑縣府前通往故宮南院的道路寬敞筆直,取名為太子大道。

WP_20170711_10_05_51_Pro.jpg
↑大道沿線有多處名師創作的裝置藝術品。

WP_20170711_10_06_35_Pro.jpg
↑這是由各色各樣的陶杯所拼組而成的一面牆。

WP_20170711_10_18_46_Pro.jpg
↑故宮南院。南故宮的建築融合了濃墨、飛白、渲染的書法風格,到南故宮,除了珍藏古物之外,別忘了欣賞他的建築美感。尤其,夜間點燈之後,光影變化更是璀璨萬分。下次有機會來嘉義時,再好好規劃故宮南院之旅。

WP_20170711_10_19_16_Pro.jpg
↑晴空白雲朵朵,一塵不染的天空和湖水,共成一色。對於不怕豔陽炙熱的人來說,這是個適合居住的好地方。

WP_20170711_10_21_04_Pro.jpg
↑美好的自然環境和優美的建築,吸引教會兒童夏令營隊也來此戶外教學活動。

WP_20170711_10_22_25_Pro.jpg
↑櫥窗倒影真美麗,也算是另一型式的自拍。

WP_20170711_10_25_29_Pro.jpg
↑南院周遭盡是原生植栽,保有自然的氣息。

WP_20170711_10_54_59_Pro.jpg
↑六腳鄉因有朴子溪流過,自古富庶,當地大戶人家眾多,是首善之區,堪稱「算頭」,日久,因訛為「蒜頭」。

WP_20170711_11_23_55_Pro.jpg
↑環境清幽,種荷圍院,更顯優雅。

WP_20170711_11_25_03_Pro.jpg
↑夏日荷影微風,景緻怡人。

WP_20170711_11_25_38_Pro.jpg

WP_20170711_11_41_53_Pro.jpg
↑新港奉天宮,街道上紅紅燈籠高高掛。

WP_20170711_11_55_27_Pro.jpg
↑新港美食--鴨肉羹

WP_20170711_11_55_47_Pro.jpg
↑筍脆肉香味道棒,湯汁不是肉羹類的濃稠狀,算是清甜可口。

WP_20170711_15_01_48_Pro.jpg
↑新港飴,用麥芽糖、砂糖、麵粉及花生仁等製成的甜食,QQ的口感,濃濃的花生香,讓人一口接一口。

WP_20170711_12_59_58_Pro.jpg
↑炎炎夏日,大樹下吃碗冰最幸福。

WP_20170711_12_38_34_Pro.jpg
↑綜合粉圓冰,紅豆、綠豆、小湯圓、粉圓和粉條,冰涼Q彈好吃。

WP_20170711_12_40_28_Pro.jpg
↑辦公桌、鐵椅和幾本書刊,簡單的擺設,親切近人。

WP_20170711_16_26_37_Pro.jpg
↑新港藝術高中,擺脫傳統的設計,無圍牆無校門,學生進入校園學習必須走過步步高升的長長樓梯。

WP_20170711_16_02_38_Pro.jpg
↑校園內完整保留著三合院建築,供教學研究之用。

WP_20170711_16_05_09_Pro.jpg
↑運動場跑道也有獨特的設計,騰空於二樓。

WP_20170711_16_04_21_Pro.jpg

WP_20170711_16_10_22_Pro.jpg
↑跑道繞著綠草如茵的操場,行在其中像是走在天空步道一般。

WP_20170711_16_08_15_Pro.jpg
↑跑道穿越校舍走廊,有如一道彩虹。

WP_20170711_16_10_39_Pro.jpg
↑這種跑道設計,相信校慶運動會也必定是擺脫傳統,至少賽跑等競賽項目就沒有了。

WP_20170711_16_12_41_Pro.jpg

WP_20170711_16_15_20_Pro.jpg
↑學校最高的塔式建築,是琴塔,裡面是學生練琴的教室。
 

WP_20170711_13_43_52_Pro.jpg
↑新港板頭社區,板頭阿兄在此賣燒,也請你吃涼涼。

WP_20170711_13_40_51_Pro.jpg
↑五分車也曾經是這裡的重要交通工具,當時的火車是越過北港溪,連結嘉義和雲林兩縣。或許,等到觀光發達的某一天,這裡的軌道會整修,火車會復駛。

WP_20170711_13_47_48_Pro.jpg
↑即使不是發展觀光,能居住在這種環境中,也是舒適愜意。

WP_20170711_13_52_54_Pro.jpg
↑古色古香的木造車站,想當年,這裡進出的人潮,也是熙來攘往。

WP_20170711_13_44_08_Pro.jpg
↑老電視螢幕壞了,鋪上馬賽克,一樣的五光十色。

WP_20170711_13_50_13_Pro.jpg
↑人親土親,這是旅外青年返鄉創業的一個據點。

WP_20170711_13_53_23_Pro.jpg
↑交趾陶藝術是這裡的特色,候車亭也是舖上馬賽克。

WP_20170711_13_55_47_Pro.jpg
↑交趾陶裝置藝術--三醉芙蓉

WP_20170711_13_57_20_Pro.jpg
↑馬賽克牛隻造型座椅

WP_20170711_13_59_58_Pro.jpg
↑馬賽克五指造型座椅

WP_20170711_13_58_34_Pro.jpg
↑馬賽克檳榔樹造型座椅

WP_20170711_15_08_51_Pro.jpg
↑充滿歡樂童趣的社區圍籬

WP_20170711_15_10_25_Pro.jpg
↑兩小無猜,燒陶讓灰白的圍牆增添了幾許生氣。

WP_20170711_15_16_31_Pro.jpg
↑山芙蓉交趾壁畫,這是社區住家的牆面美化藝術。

WP_20170711_15_17_45_Pro.jpg
↑工藝細膩,栩栩如生。

WP_20170711_15_45_16_Pro.jpg
↑天空烏雲密布,大雨將至,快回家!軌道上行走的不再是火車,而是馬賽克牛車隊伍。

WP_20170711_15_20_23_Pro.jpg
↑河堤交趾陶剪黏大壁畫,象徵新港精神的苦楝樹,由碗片、甕片和交趾陶拼組而成,氣勢磅礡。在一棵樹上,呈現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風貌。

WP_20170711_15_30_37_Pro.jpg
↑滿樹白花,生氣盎然。

WP_20170711_15_31_58_Pro.jpg
↑細看有蝴蝶和飛鳥眼迷離了,竟然來此找伴喔。

WP_20170711_15_21_25_Pro.jpg
↑綠葉茂密處,蝴蝶翩翩飛舞,飛鳥與昆蟲和融相處,各得其樂。

WP_20170711_15_21_54_Pro.jpg

WP_20170711_15_24_02_Pro.jpg
↑三醉芙蓉--一醉清晨潔白,二醉中午嫩紅,三醉傍晚艷紅。山芙蓉生意盎然,蝶鳥飛舞。

WP_20170711_15_24_41_Pro.jpg

WP_20170711_15_29_02_Pro.jpg
↑橋下的仲夏夜之夢--牽牛花

WP_20170711_15_27_34_Pro.jpg
↑翠藤、綠葉、紅紫藍花蔓延涵洞兩側壁面,搭配頂上的星空月影,設計奇特。

WP_20170711_15_34_24_Pro.jpg
↑五分車舊鐵橋,昔日火車由此跨越北港溪,可通往雲林北港。天際處即為雲林北港,若能修復,兩港步行可及。

WP_20170711_15_36_00_Pro.jpg
↑古笨港是舊稱,包括兩岸的新港和北港,早期這裡是北港溪的天然港口,現因天然氣候因素,河川淤積與改道,這兩個河港城市已退為內陸。

WP_20170711_14_03_28_Pro.jpg
↑板陶窯,入口圍牆的山芙蓉交趾陶燒。

WP_20170711_14_04_30_Pro.jpg
↑板陶窯的營隊學員,整準備驅車前往欣賞河堤大壁畫。

WP_20170711_14_10_14_Pro.jpg
↑早期鄉間採芒果的童趣。

WP_20170711_14_11_06_Pro.jpg
↑市集中撈魚的畫面也生生入椅。

WP_20170711_14_12_08_Pro.jpg
↑板陶窯園內處處都是陶,孔雀開屏圍成裙。

WP_20170711_14_13_46_Pro.jpg
↑早期榨甘蔗汁的器具,利用牛隻拖動上方的桅桿,轉動齒輪壓榨甘蔗成汁。

WP_20170711_14_14_50_Pro.jpg
↑馬賽克桌子

WP_20170711_14_15_22_Pro.jpg
↑馬賽克椅造型有趣

WP_20170711_14_16_18_Pro.jpg
↑這是荷葉青蛙造型

WP_20170711_14_17_00_Pro.jpg
↑水泥雕塑,早期農村婦女寫真。

WP_20170711_14_18_40_Pro.jpg
↑小型儲水槽,用馬賽克美化。

WP_20170711_14_18_54_Pro.jpg
↑小學教室每天上演的戲碼也出現了。

WP_20170711_14_23_06_Pro.jpg
↑馬賽克製作過程之最後階段。

WP_20170711_14_26_17_Pro.jpg
↑貓咪和牽牛花,讓鐵皮廠房屋頂不再那麼生硬死板。

WP_20170711_14_24_38_Pro.jpg

WP_20170711_14_25_49_Pro.jpg
↑屋頂上的南瓜,還扮鬼臉喔!

WP_20170711_14_27_28_Pro.jpg
↑青蛙情侶,男的憨厚,女的嬌羞。

WP_20170711_14_27_49_Pro.jpg
↑早期,鄉間溪裡常發生的故事。

WP_20170711_14_30_21_Pro.jpg
↑經常保持體態壯實硬朗,才有堅實的戰鬥力。

WP_20170711_14_31_21_Pro.jpg
↑下雪的夜裡,帶領企鵝精兵,為我夢寐以求的她帶來驚喜。

WP_20170711_14_32_36_Pro.jpg
↑盛開了!是桃?梅?櫻?芙蓉?阿栽喔!

WP_20170711_14_33_15_Pro.jpg

WP_20170711_14_34_15_Pro.jpg
↑下課時分,教室旁的樹下,有的嬉戲、有的看書。

WP_20170711_14_36_23_Pro.jpg
↑撈蝦捕魚抓蟹,鄉土味濃。

WP_20170711_14_36_50_Pro.jpg
↑書與牛擇一,不讀書就去放牛。

WP_20170711_14_37_06_Pro.jpg
↑年紀雖大了,但是還不能退休啊!

WP_20170711_14_38_02_Pro.jpg
↑田邊樹林捉迷藏

WP_20170711_14_39_01_Pro.jpg
↑貓咪廣場

WP_20170711_14_40_32_Pro.jpg
↑牽牛花爬滿滿,貓咪姿態悠閒慵懶。

WP_20170711_14_41_31_Pro.jpg

WP_20170711_14_39_49_Pro.jpg
↑火車過山洞,洞外葡萄樹結實累累,是動物的天堂。

Day3嘉義市區

WP_20170712_07_48_54_Pro.jpg
↑東門火婆煎粿,有油蔥粿和菜頭粿兩種,是嘉義的傳統早餐。

WP_20170712_07_48_40_Pro.jpg
↑身穿橫條紋,手持鏟子的是主廚,但應該是第二代,因為店中還又一位年紀更大的阿嬤在看頭看尾。

WP_20170712_07_36_35_Pro.jpg
↑好吃油蔥煎粿,大份$40,加蛋+$10

WP_20170712_07_38_00_Pro.jpg
↑綜合湯,一碗$10

WP_20170712_07_51_54_Pro.jpg
↑也可買回家自行料理

WP_20170712_08_15_13_Pro.jpg
↑蘭潭,嘉義市主要用水來源,水面平靜如鏡,水邊綠樹、青山和藍天倒映其中。

WP_20170712_08_22_53_Pro.jpg
↑環潭公路淨雅

WP_20170712_08_27_31_Pro.jpg
↑月影潭心,傳達潭中泛月的美景和潭邊談心的情趣。

WP_20170712_08_33_56_Pro.jpg

WP_20170712_08_26_46_Pro.jpg
↑前有綠樹,後伴潭水,是國內藝術家王文志老師的作品。

WP_20170712_08_29_19_Pro.jpg
↑主結構由鋁條編織而成

WP_20170712_08_30_44_Pro.jpg
↑鏤空的設計,無論白天或晚上,都有美麗的光影變幻。

WP_20170712_08_32_38_Pro.jpg

WP_20170712_08_32_14_Pro.jpg
↑中央桃型設計,象徵嘉義舊地名「桃城」。

WP_20170712_08_33_26_Pro.jpg
↑呈現自然氣息的鳥巢式設計,呼應了潭邊群樹和鳥隻。

WP_20170712_09_23_15_Pro.jpg
↑嘉義公園,仿城門和古時步道的設計。

WP_20170712_09_50_13_Pro.jpg
↑歷史悠久的公園,園內處處綠意盎然,古木參天。

WP_20170712_09_29_11_Pro.jpg
↑參天古木旁是嘉義市史蹟資料館。

WP_20170712_09_40_17_Pro.jpg
↑史蹟館建造於日治時代,因為嘉義是台灣重要的木材產地,所以這是一棟以檜木為主結構的木造屋,原為日本神社,現為市定古蹟,裡面介紹嘉義的發展過程及重要的古蹟和歷史建築。

WP_20170712_09_37_20_Pro.jpg
↑日式木屋特有的廊道

WP_20170712_09_36_01_Pro.jpg
↑窗外美麗的剪影

WP_20170712_10_45_41_Pro.jpg
↑射日塔,外型設計仿阿里山神木筆直樹幹,並飾以褐色鋁條作為樹皮條紋。

WP_20170712_10_43_55_Pro.jpg
↑一樓是忠烈祠,二樓是入口大廳,三至九樓為中空設計,只有簡單的維修平台,沒有樓層,第十和十一樓可眺望嘉義市全景。

WP_20170712_09_27_25_Pro.jpg

WP_20170712_09_56_20_Pro.jpg
↑嘉義市全景1

WP_20170712_09_57_10_Pro.jpg
↑嘉義市全景2

WP_20170712_10_02_03_Pro.jpg
↑嘉義市全景3

WP_20170712_10_05_18_Pro.jpg
↑11樓天井懸掛的祈福卡

WP_20170712_10_38_28_Pro.jpg

WP_20170712_10_06_27_Pro.jpg
↑中央天井周圍是咖啡廳座位及窗邊觀景區

WP_20170712_10_22_13_Pro.jpg
↑三到九樓為中空設計,留有40公尺高的一線天。透過第十樓玻璃地板,可觀看地面景觀和人們的活動。

WP_20170712_10_22_59_Pro.jpg
↑中間樓層平台上有工人在做電器維修,真是藝高人膽大。

WP_20170712_10_24_59_Pro.jpg
↑踏在十樓玻璃地板上,懼高症遊客請止步。

WP_20170712_10_26_22_Pro.jpg
↑中空樓層設計有射日神話的青銅雕刻。

WP_20170712_10_28_41_Pro.jpg
↑十樓俯瞰的三至九樓全景。

WP_20170712_10_40_18_Pro.jpg
↑於二樓購買門票搭電梯上景觀台,門票可抵消費。

WP_20170712_11_28_38_Pro.jpg
↑西門教會,興建於1941年已有76年歷史。全棟採用台灣頂級檜木興建,黑色外觀莊嚴肅穆,白色窗櫺優雅平實,內部更是充滿檜木香氣。

WP_20170712_11_21_10_Pro.jpg
↑為紀念黃武東先生從國民政府手中接管禮拜堂,讓牧會活動能持續進行,特別另外命名為黃武東紀念禮拜堂。

WP_20170712_11_23_29_Pro.jpg
↑內部擺設簡單典雅

WP_20170712_11_24_16_Pro.jpg
↑會堂有小小的閣樓,是早期教堂很特別的設計。以前,這裡也是聖歌隊獻詩的地方,聲音由上而下環繞整個會堂。

WP_20170712_11_25_17_Pro.jpg
↑由閣樓向下看,會堂不大,卻有種跟神更接近的感覺。

WP_20170712_11_29_05_Pro.jpg
↑一到二樓白色窗櫺,搭配透明玻璃,簡潔優雅,接近地面還有白色落地氣窗。

WP_20170712_11_30_27_Pro.jpg

WP_20170712_11_33_00_Pro.jpg
↑看似蒙面穆斯林,來基督教堂準備恐攻。

WP_20170712_11_35_17_Pro.jpg

WP_20170712_11_35_49_Pro.jpg
↑有歷史見證,此鐘鑄造於西元1947年。

WP_20170712_12_16_18_Pro.jpg
↑在地美食火雞肉飯

WP_20170712_11_57_47_Pro.jpg
↑今日午餐,蛋白質豐富。

WP_20170712_11_58_45_Pro.jpg
↑這家雞肉飯的雞肉不是雞絲,而是小肉塊。

WP_20170712_12_03_45_Pro.jpg
↑用餐時段座無虛席,好在提早來到。

WP_20170712_12_45_00_Pro.jpg
↑崇陽古道,即現在南門圓環邊的和平路161巷。

WP_20170712_12_38_24_Pro.jpg
↑早期,這條巷子是城外居民進入城內的通道,因為諸羅城南門稱為崇陽門,所以稱為崇陽古道。

WP_20170712_12_36_07_Pro.jpg
↑古道雖已沒落,但從古老建築和蓊鬱的花木,不難想像當時的繁榮景象。

WP_20170712_12_51_41_Pro.jpg
↑這是一間有140幾年歷史的教會,前面所介紹的檜木古蹟西門教會早期也隸屬於這間教會的支會。於1951年正式變更名稱為嘉義東門教會,教堂主體歷經多次改建,於1973年完成目前這棟現代化建築方式的教堂。很難想像的是:這塊基地300多坪的土地,當年是以1200元購得。

WP_20170712_13_01_25_Pro.jpg
↑雲霄古道,安和街197巷、共和路361巷和和平路135巷所連成的一條羊腸小徑。

WP_20170712_12_59_02_Pro.jpg
↑雖是羊腸小徑,卻是城外雲霄厝居民進城的重要通道。

WP_20170712_13_03_34_Pro.jpg
↑連棟好幾戶保留原本建築風格的木屋,老木屋永遠給人一種柔和舒適的感覺。

WP_20170712_13_12_13_Pro.jpg
↑雖使用現代建材整修,但是幅度不大,仍不失其簡樸優雅。

WP_20170712_13_15_14_Pro.jpg
↑老屋新裝的商業型態,是近年正夯的行業。

WP_20170712_13_05_59_Pro.jpg
↑嘉義的獨立書店,販售店主人特別挑選過的書籍。

WP_20170712_13_07_21_Pro.jpg
↑每週三晚間,有特別的講座,內容都有著濃厚的台灣味。

WP_20170712_13_33_49_Pro.jpg
↑咱台灣人ㄟ冰,位於蘭井街二二八受害者陳澄波畫家的故居。

WP_20170712_13_31_38_Pro.jpg
↑傳統剉冰就是焦糖特別香

WP_20170712_13_34_02_Pro.jpg
↑20幾種配料,可挑6種。

WP_20170712_13_34_18_Pro.jpg
↑除了冰品外,還有濃濃麥芽香的蕃薯糖。

WP_20170712_13_34_38_Pro.jpg

WP_20170712_14_22_58_Pro.jpg
↑中央噴水池,周邊是嘉義市最繁榮的老市區,圓環邊兩家老牌銀行--第一和土地銀行,西洋風味的建築也是歷史悠久。

WP_20170712_14_24_32_Pro.jpg
↑噴水池中央豎立的雕像,由最早期的孫中山,到管樂小雞,後期的鰲躍江海花燈,現在則為農林棒球隊王牌投手吳明捷。

WP_20170712_14_25_50_Pro.jpg
↑雕像可做360度旋轉,從不同的角度可見投手不同的投球英姿。

WP_20170712_14_26_41_Pro.jpg

WP_20170712_14_15_23_Pro.jpg
↑這棵修剪整齊的榕樹,樣子像涼亭,也似鋼盔,佇立在老建築前,吸睛又特別。

WP_20170712_14_38_08_Pro.jpg
↑營林俱樂部,位於快意森活村園區內。

WP_20170712_14_39_23_Pro.jpg
↑歐風建築風格的木屋,是市定古蹟,目前作為藝文展演空間。

WP_20170712_14_47_37_Pro.jpg
↑北門車站前的一小段路,綠意盎然。

WP_20170712_14_52_15_Pro.jpg
↑北門驛,建造於1912年的木造車站,曾發生火災,燒毀1/2,1998年11月修復繼續營運。

WP_20170712_14_56_04_Pro.jpg
↑每日有往返嘉義站的班次,供遊客體驗森林小火車的魅力。

WP_20170712_14_52_42_Pro.jpg
↑阿里山林木和鐵軌為建材的車站。

WP_20170712_14_53_52_Pro.jpg
↑木格窗、清玻和綠樹,傳遞著自然舒適氣息。

WP_20170712_14_49_06_Pro.jpg
↑北門驛前的老旅店,已超過60年歷史。

WP_20170712_14_50_04_Pro.jpg
↑幸運的老木屋建築,逃過了被拆除的命運。歷經一甲子歲月的老旅店,經小幅度整修後,以新的型態重新出發,以背包客棧、咖啡、藝文空間和公平貿易為主。

WP_20170712_15_03_39_Pro.jpg
↑阿里山森林車庫園區,廣大園區內收藏各式阿里山森林小火車,有蒸汽老火車頭,也有柴油機車頭,檜木車廂和廠房設備,讓火車迷一次看盡阿里山森鐵的演進歷程。

WP_20170712_15_04_45_Pro.jpg

WP_20170712_15_11_26_Pro.jpg
↑森林之歌,與蘭潭的月影潭心相同作者,都是嘉義在地藝術家王文志的作品。

WP_20170712_15_13_10_Pro.jpg
↑由林務局提供的素材--木材、黃藤、鐵軌和石塊,象徵神木和森鐵的嘉義新景點。

WP_20170712_15_18_48_Pro.jpg
↑橢圓巨作矗立綠草原中,貼近社區,意味著早期神木本就是嘉義人生活中的一部份。

WP_20170712_15_14_17_Pro.jpg
↑走在黃籐編織的走道,有著小火車穿梭林間的感覺。

WP_20170712_15_16_54_Pro.jpg
↑走進木製的橢圓高塔,有如走進森林一般。

WP_20170712_15_15_32_Pro.jpg
↑體驗林間的光影變化。

WP_20170712_15_17_46_Pro.jpg
↑午後這裡是朋友約會或是悠閒散步的好地方。

WP_20170712_15_16_13_Pro.jpg
↑森林之歌位於縱貫鐵路嘉義車站附近,不時有火車奔馳而過。

WP_20170712_19_03_00_Pro.jpg
↑慶生小館,傳說是嘉義市最強的炒飯,這盤豬肉炒飯$50,豐盛!實惠!好吃!

WP_20170712_18_53_43_Pro.jpg
↑店家裝潢簡單復古,並堅持使用在地食材。

WP_20170712_18_50_22_Pro.jpg
↑這是冷氣風管,刻意經過裝飾美化,質感提升。

WP_20170712_19_37_47_Pro.jpg
↑市區仍有許多老屋保持完整,巷弄入口,晚飯後,一把藤椅,與鄰人閒話家常;深夜時,留一盞燈給晚歸的人。

WP_20170712_19_48_35_Pro.jpg
↑傳說中的阿娥豆漿豆花,簡單質純,還不錯吃。

WP_20170712_19_51_42_Pro.jpg
↑浸信會文化路教會,白色風格的教堂,矗立在熱鬧的文化夜市旁,夜市逛累了,歡迎進來沉澱一下心靈。

Day4嘉義→竹崎→嘉義→台鐵新左營

WP_20170713_09_09_39_Pro.jpg
↑阿里山森鐵第四站-竹崎站,今日上山車票已完售,所以奮起湖行程將安排與雲林小旅行補完成。

WP_20170713_09_03_28_Pro.jpg
↑保持完整的木造車站

WP_20170713_09_02_03_Pro.jpg
↑木窗、木條長椅、木柵欄進出口。

WP_20170713_09_08_53_Pro.jpg

WP_20170713_09_01_43_Pro.jpg
↑小小售票窗口已不多見,或許已是唯一僅有。

WP_20170713_09_12_12_Pro.jpg
↑市容會沒落,實際的生活會變成故事,而故事會漸漸的被遺忘,這就是人類世界的無常。

WP_20170713_09_15_16_Pro.jpg
↑原本應該人車來往頻仍的街道,獨現單車孤影。

WP_20170713_09_17_29_Pro.jpg

WP_20170713_10_01_59_Pro.jpg
↑竹崎親水公園

WP_20170713_09_24_31_Pro.jpg
↑親水公園內花仙子步道,在茂密樹蔭中,層層相接而上。

WP_20170713_09_28_51_Pro.jpg
↑竹崎鄉親水公園附近有兩座平行的吊橋,這座是弘景橋,欲過此橋須先踩上54階的觀景旋梯。

WP_20170713_09_32_37_Pro.jpg
↑親水公園擋土牆上雋刻宋詞念奴嬌,想必把一旁的牛稠溪想像成中國的長江。

WP_20170713_09_37_52_Pro.jpg
↑天空走廊,有如一條巨龍盤繞於林木之間。

WP_20170713_09_40_25_Pro.jpg
↑上方是天空走廊,下為花仙子步道。

WP_20170713_09_39_43_Pro.jpg
↑天空清明潔淨,行走於林梢間,享受微風的輕拂。

WP_20170713_09_42_24_Pro.jpg
↑距離地面高度19公尺,約7層樓高,懼高症者請止步,有遊客走沒幾步就膽怯回頭了。

WP_20170713_09_44_57_Pro.jpg
↑俯瞰下方的花仙子步道。

WP_20170713_09_48_06_Pro.jpg
↑走道是金屬網狀,所以可看見腳底下地面景物,走起來也具彈性,有晃動的感覺。

WP_20170713_09_50_36_Pro.jpg

WP_20170713_10_24_17_Pro.jpg
↑森鐵第三站,目前班車已不再停靠,原木建造的站體保持極為完善。

WP_20170713_10_25_23_Pro.jpg
↑這裡因屬丘陵地,適合各種動物繁殖生長,尤以梅花鹿最多,滿山遍野的鹿群,密密麻麻,所以早期地名為鹿麻產,現已改名為鹿滿,可惜已沒梅花鹿蹤影。

WP_20170713_08_36_08_Pro.jpg
↑鹿滿國小門口以鹿茸為主體設計的藝術創作。

WP_20170713_10_17_41_Pro.jpg
↑鹿群不再,轉型發展農業,主要農作物是荔枝和龍眼,這一棵荔枝可是老欉喔!

WP_20170713_10_18_08_Pro.jpg
↑這一串真的有夠大,顆顆圓潤飽滿。

WP_20170713_10_25_47_Pro.jpg
↑平行的鐵軌,無盡延伸到山裡。

WP_20170713_10_26_21_Pro.jpg
↑檜木建築,明亮的玻璃,輝映著山村美景。

WP_20170713_10_30_20_Rich.jpg

WP_20170713_10_27_30_Pro.jpg
↑住在附近的阿公阿嬤帶著寶貝孫子來此走走,老年人健身,小孩子增廣見聞。

WP_20170713_10_28_38_Pro.jpg
↑車站旁結實累累的橄欖樹

WP_20170713_10_29_26_Pro.jpg

WP_20170713_10_31_32_Rich.jpg
↑跟許多其他的客家村落一樣,菸葉也曾經是這裡的重要農產。早期,台灣種植菸草獲益是水稻的10倍,所以,鹿滿當時菸業相當發達,隨處可見菸仔間,但隨著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,菸業開始衰退,乃至消失。這是大阪式的木造菸樓,屋頂設計有排氣散熱天窗。

WP_20170713_10_32_56_Rich.jpg
↑經修復的菸樓,新穎卻不失古樸味道。

WP_20170713_10_39_21_Rich.jpg
↑菸樓內,目前有嘉義在地藝師駐店創作,並擔負起工藝文化傳承的使命。

WP_20170713_10_36_11_Rich.jpg

WP_20170713_10_37_19_Rich.jpg
↑菸樓以木材為主結構,紅磚為牆壁。

WP_20170713_10_38_25_Rich.jpg
↑木材結構的菸樓,屋體龐大壯觀。

WP_20170713_10_40_36_Rich.jpg
↑菸樓屋簷的雨水收集器,美觀又實用,發明者真有智慧。

WP_20170713_10_40_55_Rich.jpg

WP_20170713_10_43_12_Pro.jpg
↑古老的社區,繞一圈,懷想曾經盛極一時的產業。

WP_20170713_12_47_12_Pro.jpg
↑回到市區,依然以台鐵兩鐵運送結束這次的嘉義小旅行。未竟的森鐵奮起湖行程,下次雲林小旅行時再完成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阿斌哥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斌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