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習慣了一個人的旅行,也喜歡上了旅途中走走停停的自在.........

戇鳥煎日頭--201612東港小鎮慢遊--之1

201611_168_1.jpg  201612_008.jpg
↑東港,古稱東津,位於台灣屏東縣東港溪出海口,曾經是全台三大良港之一。為何稱作東港,傳說之一:因地理相對位置關係,旗津為西港,林園區中芸為中港,所以這裡就叫東港。傳說之二:因其位於高屏溪以東,故稱之為「東港」。

201612_001.JPG  201612_002.JPG
↑提起東港,一般人對他的印象似乎停留在「是個古樸而靠捕魚維生的小漁村」。依據東港發展的軌跡來看,早期東港是個商港,當時的商人從中國進口商品和物資,運抵東港後再經由陸運和東港溪河運輾轉運送到台灣各地,就像知名的萬金教堂所使用的建材也是經由海路運到東港,再用牛車拖到萬金。鄰近港口的延平路保存的許多老宅和商號,足可證明東港當時是個貿易繁忙的商港。後來,因東港溪泥沙淤積,港務功能也隨之漸漸喪失。隨之而起的是政府發展海洋漁業,整建港灣成為台灣重要的漁港。境過幾十年的漁業發展之後,到了2016年,東港已蛻變成一個「傳統不變,文化多元,生活便利,風景明媚,觀光興盛」的宜居城鎮。除了豐富的漁產之外,他有繁榮的市景,有幽靜的巷道,有古樸的老街,有海有港,有河有灣,有藍天綠地,有碧海白沙灘,有名產特色小吃,還有樂觀勤奮的居民。對於要前往國境之南旅遊的人,別忘了以此做為中繼站,讓旅遊的內涵更加豐富多元。

201612_003.JPG
↑一台流動早餐吧,販售各種中西式餐點和飲品,旁邊有小農家撿理自家生產的農產做生意,畫面是如此的融合與祥和。

201612_009.JPG  201612_050.JPG
↑幽靜的小巷子,一家特色早餐店。

201612_004.JPG  201612_005.JPG
↑整治後的光復路大排,有小橋有清澈的河水,藍天綠樹與河水倒映成影。

201612_006.JPG  201612_007.JPG
↑寬敞潔淨的道路,晨昏徜徉在綠樹成蔭的人行道上,也是享受。

201612_045.JPG  201612_041.JPG
↑延平路是東港最早發展的街道之一,東港的第一家西醫、中醫、五金行、油漆行、教會都誕生在這條街上,可說是當時最繁榮的地段。沿路兩旁還保留著許多早期的建築,走在其中還能想像當時的繁榮景致。不過,由於市容發展快速,有不少老宅已拆除重建,或是進行了現代化整修,少了許多古樸風華。地方政府若是能早一點規劃,以它的規模而言,絕對不輸台灣任何一條老街。

201612_029.JPG  201612_030.JPG
↑這間應該是當時的豪宅,有美麗的花格鐵窗以及木框窗戶,三樓正廳設計有陽台,還開有大門,開大門納大財,算是很特別的建築型式。

201612_031.JPG
↑樓上有師傅正在進行整修工程,不過很可惜的是,將原有的木框窗戶拆除改成鋁門窗。屋主說木框維護較麻煩,改成鋁窗一勞永逸。只是少了古意,怎麼看都有點怪。

201612_032.JPG
↑老宅和老行業,賣的是濃濃的人情味。

201612_034.JPG
↑兩棟同期的建築,各有不同的整修方式,給人有不同的感覺。

201612_037.JPG  201612_035.JPG
↑李家生源醫院,除窗戶已經整修更新之外,整棟建築大致仍保持原貌。山頭高掛李字並有精緻雕花,還有展翅的老鷹,象徵事業如鷹起飛。木框窗雖十分雅致,但是維護確實不容易。

201612_038.JPG  201612_039.JPG
↑這兩棟除了木窗和花格鐵窗外,洗石牆面和鏤空水泥磚也保持著原貌,緊鄰的兩戶建築二、三樓都有陽台,想像當時的主人站在高高的樓上陽台俯瞰街景,是多麼的自信和悠閒。目前,台灣有很多地方正流行著以老宅經營現代行業,讓老宅有了新的氣象和新的價值,這兩家現也各經營著不同的行業,相信建物和商業行為應也是相得益彰。

201612_040.JPG  201612_044.JPG
↑延平老街的建築,有日本建築模式,有閩式風格,也有仿歐的西式洋樓,算是中日洋大融合的建築風格。

201612_046.JPG  201612_047.JPG
↑經由這棟房子可以想像,昔日的東港除了商業繁榮外,也是個民生樂利、治安良好的宜居之地。只憑藉著這麼簡易且脆弱的木門和木製防盜窗,就足以保護這些富有人家生命和財產的安全。

201612_048.JPG  201612_049.JPG
↑和春診所,一棟西洋式的磚造屋,一樣是古色古香。

201612_043.JPG

201612_042.JPG
↑又是一棟歷史建築消失了,這一間老屋正在更新,採取整棟拆除重建的方式。從斷垣殘壁中可一觀當時的建材,利用硓𥑮石砌成牆,縫隙再填以石頭、碎磚塊和石灰,外表再以水泥粉刷。

201611_100.jpg
↑東港籍漁船數量超過1000艘,所以,扣除正在海上作業的船隻外,平時港區內仍停滿各式大小漁船。艘艘並排成列,美麗又壯觀。

201612_019.JPG

201611_105.jpg

201611_104.jpg
↑船身皆有CTX(X為一數目字,從1到8),號數越大代表船隻噸位越大,CT3、CT4兩型號佔東港鮪釣船一半以上,其船隻噸位在20~99噸。照片這艘船標示CT4,代表它至少是50噸。

201611_101.jpg
↑這幾艘從外觀就可看出是較小的船隻,CT2大概是10~20噸,小船停泊較方便,小小的一個角落大家親切的擠在一起。

201611_108.jpg
↑船上滿滿的浮球,因為東港的漁船約有8成是鮪延繩釣魚,作業方式是在寬廣的漁場上施放主幹繩和支繩垂釣,由於主幹繩可達150公里長,所以主纜繩上每隔一段距離需安置一個浮球助浮。當然也可裝置在支繩上,就如同我們拿釣竿釣魚的浮標一樣,藉由浮球用以辨識是否有魚兒上鉤了。因此,大量的浮球是必要的漁具之一。

201611_107.jpg
↑船上有各式各樣的天線,有的是通訊天線,也有衛星電視天線,有的則是用來接收無線電訊號,以追蹤所佈放之延繩釣位置。船邊細長的是無線電浮標,裝置於主幹繩端,主幹繩會隨洋流飄送,無線電浮筒則會發出訊號,漁船裝有無線電接收器,用以追蹤主幹繩位置。

201611_093.jpg
↑漁船出海捕魚,必須以冰塊確保魚貨的新鮮。這是冰塊的輸送廊道,將冰塊從製冰廠送到港口邊的空中小屋。

201611_094.jpg
↑空中的小屋內有碎冰機,可以將輸送過來的大型冰塊絞成碎冰。

201611_096.jpg  201611_097.jpg
↑再將碎冰裝入漁船貨倉裡,漁船完成所謂加冰的作業之後,就會馬上出港捕魚了。

201611_120.jpg
↑岸邊有一間橘紅色屋頂小平房,這是海巡署東港檢查哨,所有大小漁船出港時,需要來此申請,確定出海人數、天數和作業目的。漁船回港時,也必須先來此報到。所以,在進出港繁忙時刻,這區塊海面經常可看見漁船穿梭,甚至排隊等候的現象。

201611_144.jpg
↑漁港有兩個忙碌的時段,一是清晨1到3點,二是下午3到5點。漁船在清晨進港,是為了配合魚貨拍賣市場的作業時間,期待賣個好價錢,所以清晨是漁港最為熱鬧和繁忙的時刻。下午進港的漁船,大多是清晨出港作業,完成後返港的船隻,其漁獲大多是已經有了買主,或是不急於拍賣。照片顯示,回港的船隻在港區內穿梭,每艘船的船長個個是駕駛高手,在小小的港區都能來去自如。

201611_142.jpg
↑時間匆忙,報關後登船前,助船兒一臂之力,好讓他倒退轉彎能加速。

201611_143.jpg
↑報關後進入的船隻請迅速駛離,後面有船在排隊了。

201611_119.jpg

201611_118.jpg
↑下午進港的漁船大小皆有,也有小小的竹筏。

201611_132.jpg
↑漁船進港後立即進行魚獲卸裝,由於每條魚重達幾百公斤,必須動用起重機將魚自船艙吊出。

201611_131.jpg
↑這是卸魚專用滑板,將出艙的魚滑至岸邊。

201611_129.jpg

201611_128.jpg

201611_135.jpg
↑接下來要使用堆高機搬運,運送到拍賣場內的磅稱上,確定魚貨數量。

201611_130.jpg
↑這是鮪魚,一般漁船捕獲魚隻時,會立即去除容易腐敗的魚鰓和魚腹內的臟器,然後送入船艙急速冰凍,以確保魚貨新鮮。

201611_136.jpg
↑完成稱種之後的魚貨,另外由配備保鮮設備的車輛運送至目的地,這輛車設備簡單,目的地應是在附近。

201611_127.jpg
↑漁獲量大的時候,就必須動用到連結式拖車。

201611_147.jpg
↑如果要運送到較遠地區,必須現場裝入冷凍貨櫃。外銷的頂級魚貨,例如黑鮪魚,更須立即冷凍裝箱送至機場。

201611_111.jpg
↑船進港卸完魚貨,必須整理漁具,其中以漁網為最大宗。海上捕魚作業已經夠累了,上岸還要為這糾結如山的漁網整理工作費神,我們的漁民同胞真的太偉大了。

201611_112.jpg
↑單一條漁網少說也有一兩百公尺。

201611_113.jpg

201611_114.jpg
↑破裂或缺損的地方可要一針一線的縫補上去喔。

201611_115.jpg
↑這位老兄正在用繩子編串成新的漁網,編串工作一般需要五六個人分工合作。

201611_145.jpg
↑這是捕撈櫻花蝦的船,返港途中漁民在船上就開始忙碌將捕撈的魚貨分類。

201611_141.jpg
↑起網上來,魚種繁多,挑出櫻花蝦,其餘進工廠做成飼料。

201611_140.jpg
↑漁船進港前,預定好的買家貨車已在港邊等候,船一進港報完關,漁獲就一箱箱的運走,真的是無縫接軌。

201612_025.JPG
↑有的買家會請工人在船邊挑選漁獲,分門別類裝箱。

201612_026.JPG
↑因為櫻花蝦魚體較小,必須用筷子一隻一隻的挑出來,實在很費工夫,難怪櫻花蝦價格昂貴。

201611_123.jpg
↑兩輪車跑得快,港區四處可見這種搬運車穿梭,裝卸貨物時可以人力推拉,操作方便,若要長距離搬運,則用機車拖曳,輕鬆又快速。而且除載運魚貨外,還可以附載漁工,可說是多功能車種。

201611_125.jpg
↑多功能車是由鐵管焊接成車廂,裝上兩個輪胎和拉推把手,結構相當簡單。

201611_126.jpg
↑連阿姨級的女手也能隨心駕馭。

201611_134.jpg
↑載滿一箱箱的櫻花蝦,好方便。

201611_137.jpg
↑停車方便,路邊牆角下都是多功能車的停車場。

201611_110.jpg  201611_109.jpg
↑每天於東港漁港進出的外籍漁工,動則數百人千人。目前台灣的法律並沒有規定外籍漁工不能在陸上居住,甚至有些船東還會安排漁工上岸住宿。而且,這些漁工也是可以利用不出海捕魚的時間上岸消費或休閒,但對多數的外籍漁工來說,基於現實考量,例如,昂貴的消費物價以及居民另眼看待的眼光,他們還是會選擇在船上生活,所以船上就是他們吃喝拉撒的地方。駕駛艙與前方桅桿間幾條麻繩,上面正晾曬著幾件洗乾淨的衣物,幾乎是每艘船都會有的共同畫面。

201611_106.jpg  201611_092.jpg
↑由港口往內地延伸,後寮溪沿岸也是船隻停泊的地方,整個港口腹地算是不小。

201612_015.JPG
↑紅色的豐漁橋跨越後寮溪,這條路也是東港老街延平路。

201612_022.JPG
↑豐漁橋內水岸邊,可看見停泊不少小型竹筏和舢舨。

201611_083.jpg
↑豐漁橋內是屬於河道港口,因為水深較淺,所以停泊的是屬於較小型的船隻。由於水面較平靜,漁船、兩旁房舍和藍天倒映在水面,是南台灣美麗的水都。

201612_027.JPG  201612_028.JPG
↑這兩搜小型船隻就不同於鮪延繩釣漁船,他是拖網捕撈作業漁船,進港後船家並沒閒著,還要忙於整理或修補漁網。

201612_017.JPG
↑大竹筏進港停泊,夫唱婦隨,老公開船,老婆負責做靠岸的指揮。

201612_021.JPG
↑還有更小的就是竹筏和舢舨。

201612_020.JPG
↑美麗的河灣,岸邊保留有紅瓦老屋,畫面有像中國江南水岸。

201612_024.JPG
↑這是船舶修護廠,船隻上岸進廠保養叫做上架。上架也是個複雜的程序,先要把船對準鐵軌,再由水下潛水工作人員在水中安置架台,利用絞車將漁船拉上上架場進行保養與維修。除了維修外,由於船底會附著許多海洋生物包括藻類、藤壺及管蟲等等,皆會影響船隻航行順利,因此船隻都會定期性的歲修,上架清除附著的海洋生物,並塗上防附著漆減低海洋生物著生。

201612_023.JPG
↑這家海鮮餐廳原本是一間知名品牌的魚鬆店家,專門製作販售旗魚酥和旗魚脯,現已發展成規模不小的海鮮美食館。<繼續閱讀201612東港小鎮漫遊之2>

下一篇文章:201612東港小鎮漫遊之2【繼續閱讀】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阿斌哥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斌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