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習慣了一個人的旅行,也喜歡上了旅途中走走停停的自在.........

戇鳥煎日頭--201608宜蘭小旅行<金車城堡-外澳沙灘-文化工場-丟丟噹森林-幾米廣場-宜蘭行口-宜蘭酒廠-縣治紀念館-亞典菓子-山寨村-二結穀倉-冬山車站-南方澳-宜蘭餅-虎牌米粉-湯圍溝>

台灣是福爾摩沙美麗之島,也是上帝賜給我們的迦南美地,四季與四時都美。尤其是在炎炎夏日的晴空下,更能體驗到這塊流奶與蜜的大地豐盛之美。宜蘭,當然也不例外。抵達當天遇著午後大豪雨,所以更體驗到了另一種朦朧的美。

20160819_003.jpg
↑福爾摩沙關西服務區用午餐,到時沒什麼人,用完餐已人山人海,看來台灣的閒人不少。太讚了,旅遊的閒人越多,象徵著台灣人的幸福指數越高,你我可要好好珍惜這塊土地。

20160819_004.jpg
↑坪林加油站灌滿油箱,在車龍中順序進入雪隧,旅遊的感覺蔚然而生。

20160819_015.jpg
↑蜿蜒山路之後,來到首站金車企業的伯朗城堡咖啡。歐式的古堡建築,有著莊園城堡的氛圍,在此享受茶飲美食,陣陣快意湧上心頭。

20160819_011.jpg

20160819_012.jpg

20160819_010.jpg

20160819_014.jpg
↑令人神往的美麗風車,但是只能在四周欣賞,無法進入參觀。

20160819_007.jpg
↑用餐區人滿滿,想點餐或享用餐點都得排隊等候,需有相當的耐心。

20160819_008.jpg
↑戶外用餐區空位許多,不需久候,但得熬得住八月酷熱天氣。春秋來此,應該不錯。

20160819_009.jpg
↑城堡上擁有居高臨下的遼闊視野。天氣好的時候,外澳沙灘上的衝浪客和觸立在海洋中的龜山島皆清晰可見。今天,由於午後雷陣雨將到,視野已經開始迷濛。

20160819_001.JPG
↑外澳海灘,黃色建築是金車頭城海景咖啡館。

20160819_005.jpg

20160819_016.jpg
↑外澳沙灘是衝浪、戲水、散步的天堂。若是晴朗的天氣,鐵定美景迷人。一場午後傾盆大雨,取消了下午所有行程,城堡咖啡二館、 頭城老街、日式美食、清涼芋冰、光怪陸離的四圍堡車站,只能等待下一次再來了。

20160819_017.jpg
↑豪雨後,天氣清涼許多,用餐時間人潮湧入羅東夜市。有幾家排隊名店,想吃得趁早,要不然就要有排隊的耐力。

20160819_023.jpg

20160819_019.jpg

20160819_021.jpg

20160819_020.jpg
↑冰涼紅豆湯,加料芋頭香Q和薏仁營養。

20160820_106.jpg
↑網路瘋傳的羅東早午餐,07:30開店營業,7點不到就有人在門口排隊守候。

20160820_004.JPG
↑價位不便宜,但是有其特色,難怪會瘋傳。

20160820_008.JPG
↑朝日蘿蔔糕,煎得外香脆內濕軟,口感綿密,好吃。

20160820_009.JPG
↑芝麻九層塔蛋餅,淋上芝麻醬,口感圓潤,美味獨特。

20160820_010.JPG
↑碳烤乳酪豬排蛋,烤的豬排,低油沒粉皮,色香味俱全,分量好大,營養不輸一個排骨便當。

20160820_005.JPG
↑現點現做,要有耐心等候。

20160820_006.JPG
↑網路名店,年輕人是依網路而生的世代,所以來的大多是年輕族群。當然我等老灰仔,也是經由網路慕名而來的。

20160820_011.JPG
↑年輕人有創意又敢衝就會贏。這店是由兩位年輕的男女所經營,包辦櫃台、廚房和送餐,真的有夠行,體力超強,好在工作時間不長。

20160820_015.JPG
↑羅東文化工場。這是宜蘭縣為了平衡蘭陽溪南北區域的文化發展,所成立的文化中心第二館區。

20160820_013.JPG
↑為了不擋到四周的視線,所以建構一座淨高18公尺的大棚架,將天空藝廊懸吊起來,文化市集在下方,使中段的空間空了出來,保留透視感。
20160820_016.JPG
↑有點像空中列車,也有點太空站的感覺。

20160820_017.JPG
↑天空藝廊內展示中的藝術作品,因太早抵達尚未開門,沒有進入參觀。

20160820_014.JPG
↑「老懂軒」茶屋,懸掛在鋼鐵棚架下的公共藝術作品,由日籍建築師藤森照信所設計。

20160820_025.jpg
↑長390cm×寬240cm×高270cm。使用台灣檜木、泥土、銅板、鋼索等材料製作而成。

20160820_018.JPG
↑藝廊下方的公共活動空間,挑高設計視線不受阻隔,清楚透視羅東街景。

20160820_019.JPG
↑漂浮月台,在此可眺望環視羅東全景。

20160820_021.JPG
↑鋼骨使用螺絲拴鎖,可適應將來需求而有所增減。

20160820_022.JPG
↑工業風建築,透射的設計搭配青草綠樹,讓整個建築變得柔和許多。

20160820_023.jpg
↑廣場中一群長青長著正在作晨間運動,動作蝦趴,呼聲有力,輕鬆談笑,充滿活力。

20160820_027.JPG
豔陽高照與藍天映照下,另類的建築氣勢磅礡,也是城市裡的時尚藝術。

20160820_028.jpg

20160820_032.jpg
↑羅東文化工場的設計是以文化生活圈做為整體思考,全區與旁邊東光國中的校園景觀設計興建相結合,創造一個開放式的教育休閒空間。

20160820_033.JPG
↑這是學校的徑賽跑道,也是居民休閒散步運動的地方。現在已有許多校園設計,會將傳統的運動場縮減,只保留足夠的空間讓學生跑跳。其實這是很讚的想法,畢竟運動也不是侷限在跑步,省下的空間可設計為其他的運動場館。

20160820_026.JPG
↑廣場旁貼心與用心的服務。

20160820_034.JPG
↑宜蘭車站原為復古的紅磚建築,而後配合周邊的丟丟噹森林和幾米公園,全面重新規劃改裝,將外觀彩繪成夢幻的幾米繪本圖騰,搭配巨大的長頸鹿,彷彿正伸長脖子歡迎遊客的光臨。

20160820_035.JPG
↑丟丟噹森林廣場的飛天列車。列車從一棵鋼構的綠色大樹間飛奔而過。

20160820_036.JPG

20160820_037.JPG
↑暑假的假日,擺設有市集,方便遊客購買一些紀念品,人潮熙來攘往。

20160820_048.JPG
↑繪本畫家幾米是宜蘭人,不知這是否是他老家的樣子。

20160820_049.JPG
↑綠樹成蔭,蔓藤攀爬,若能擁有這般古意盎然的房子,人生何其有幸。

20160820_051.JPG
↑我家有大樹,冬暖夏涼。

20160820_050.JPG
↑幾米廣場,正式開放已三年多,熱度未減,假日仍然人潮洶湧,鏡頭只好盡量上仰。

20160820_052.JPG
↑分不清是雕像還是真人了,也不知道是遊客行李還是裝置藝術。

20160820_053.JPG

20160820_046.JPG
↑宜蘭童話公園,位於幾米​廣場對面,透過空間改造將宜蘭知名作家黃春明的童話作品《短鼻象》及《我是貓也》以撕貼畫形式化成銅版畫。每一幅畫中的貓都有著不同的表情和姿態,反映出貓在早期是人們生活中的一分子。

20160820_041.JPG

20160820_042.JPG

20160820_043.JPG

20160820_045.JPG

20160820_047.JPG

20160820_044.JPG

20160820_061.JPG
↑這是刻意保留下來的植物,黃椰子,目前正當結實累累。夏天哩,細長高莖和羽狀樹葉隨風搖曳,多姿優雅,很有南國風味。

20160820_038.JPG
↑剛結成的果實,剝開有類似可可椰子的椰仁,略帶甜味,小時候很喜歡吃,因為學校種了許多。

20160820_060.JPG
↑歷史建築防空洞。

20160820_054.JPG
↑廣場中有幾攤手創藝品販售。

20160820_055.JPG

20160820_056.JPG

20160820_057.JPG
↑軟木塞鑰匙圈,可以現場電燒刻出顧客指定的文字。這老闆手藝精巧快速,而且字體漂亮。

20160820_058.JPG
↑地方小農,販售有機商品。

20160820_059.JPG
↑充滿古意與保持完整的美麗木造建築。

20160820_070.JPG
↑創意新村,位於宜蘭車站另一側,由舊倉庫整修後的空間活化,目前有二手書攤、文創商品、咖啡餐飲、在地農產等。

20160820_071.JPG

20160820_067.JPG

20160820_063.JPG
↑斑駁磚牆古色古香,有著濃濃的倉儲樸拙味道。

20160820_064.JPG

20160820_066.JPG
↑古意大門和美麗的光影。

20160820_068.JPG
↑龐大的老建築裡,灑落下來溫馨的陽光。

20160820_065.JPG
↑這裡也有幾米的作品,老馬查理。

20160820_074.jpg
↑宜蘭甲子蘭酒廠。主要生產品為陳年紅露酒。

20160820_075.jpg

20160820_076.JPG
↑啤酒要大口呼乾才過癮,不知這一瓶要多少人喝多久才能乾。

20160820_080.JPG
↑百年老酒廠,廠房建築古樸宏偉,富思古幽情。當然,也想像得到,在鼎盛時期這裡會有多忙碌。

20160820_079.JPG

20160820_077.JPG
↑昔日酒槽化身為特色商業展場。

20160820_078.JPG
↑切開的酒槽當然也成為一個一個的展示空間與商場櫥窗。

20160820_072.JPG
↑裡面有頭城知名冰品,阿宗芋冰城,比起本店這裡停車方便,環境也舒適。出門旅遊喜歡品嘗當地美食又害怕人擠人的朋友,來這裡就沒錯了。

20160820_073.JPG
↑1950、60年代的珠仔台,小時候我也曾藉由它,用微薄的零用錢和老闆一搏叭噗和香腸。
20160820_089.JPG
↑酒銀行,建築風格類似台灣銀行,簡單雅樸。存酒於此銀行,無法孳生利息,但能提供適合的環境,包括溫度和適度,讓藏酒越藏越香越珍貴。

20160820_085.JPG
↑下次來酒廠參訪,也要買甕老紅露酒珍藏於此吧。

20160820_082.JPG

20160820_083.JPG

20160820_084.JPG

20160820_086.JPG
↑這裡也有許多種台灣菸酒公司曾經出產過的酒類,展示的是一些較特殊的產品。

20160820_087.JPG

20160820_088.JPG

20160820_081.JPG
↑也有外國訪客購酒貯藏。

20160820_102.JPG
↑日治時代的檜木建築,花30元進來享受檜木的芳香。

20160820_090.JPG

20160820_095.JPG

20160820_091.JPG
↑好舒服的屋簷廊道,透明的窗櫺設計不僅採光通風,也讓屋內和屋外融成一體。

20160820_101.JPG

20160820_093.JPG
↑美麗的格子木窗,窗外綠樹搖曳,好舒服的感覺。

20160820_096.JPG
↑什麼都不想做,單單席地而坐,呼吸著檜木的芳香,靜靜看著窗外美景。

20160820_097.JPG

20160820_098.JPG

20160820_099.JPG

20160820_100.JPG

20160820_103.JPG
↑宜蘭文學館前身是農校校長宿舍,是縣定的歷史建築,裡面保存著宜蘭在地作家的出版書籍和蘭陽文學獎作品。
20160820_104.JPG
↑另一棟歷史建築舊主秘公館,內設有餐飲空間。今日已客滿。

20160820_105.JPG
↑新月廣場,宜蘭的新式購物廣場,位於設治紀念館旁,滿足市民及遊客的吃喝玩樂和瞎拚。

20160820_107.jpg
↑午餐咖哩雞

20160820_122.jpg
↑宜蘭最夯的的觀光工廠,裡面無限量試吃,被吸引而來的遊客是人山人海。當然,食品也是夠好吃,所以掏腰包購買的人是很多,我也是其中之一。

20160820_110.jpg
↑各類糕餅甜點排列展示,陣勢極為可觀。

20160820_111.jpg
↑有名好吃的年輪蛋糕。

20160820_112.jpg
↑手續繁瑣的年輪蛋糕製作過程,只是速度這麼慢,產量足以供應這麼龐大的購買人潮嗎?還是另有生產線。

20160820_113.jpg


 

20160820_109.jpg
↑銅鑼燒的製作過程,幾乎已是全自動機械化了,在越進步的社會裡,人力好像越沒有價值喔。
20160820_108.jpg

20160820_120.jpg
↑賣場不大,主要是販售麵包製品,裡面另闢有餐飲區域,也可以來此享用餐點。

20160820_121.jpg

20160820_115.jpg
↑餐廳是以一個蘭陽平原的故事為架構,相傳數百年前在蘭陽地區住有赤魁巨人,原本和當地居民共利互生,後來因故反目,居民開始和赤魁作戰,終於在一次以赤魁的小孩為誘餌的戰事中,結束了這場蘭陽赤魁大作戰。

20160820_116.jpg

20160820_117.jpg

20160820_118.jpg
↑著名的特色產品,惡棍,當然也是麵粉製品,類似法國麵包。

20160820_149.jpg
二 結榖倉,建於日治時代昭和三年,至今已有八十多年歷史,建造當時內部的空間規劃分成「農會辨事處」、「碾米工廠」及「榖倉」,三部分連接而成的長型空間。倉庫主體以紅磚建造,外面再施以一層洗石面,內部各種木造設備均採檜木材質,並有通風防潮設計,堪稱是當時地方上最新式的建築之一。外觀除具有日本的建築特色外,還混合和著西洋風格。

20160820_148.jpg
↑洗石面的磚牆,富含西洋風格。

20160820_150.jpg

20160820_147.jpg
↑穀倉牆面是用紅磚砌成。

20160820_123.jpg

20160820_123_1.jpg
↑穀倉位於二結車站旁,所以門票設計成車票樣式,50元入園可抵消費。

20160820_124.jpg
↑古早時代的人力三輪運輸車,好像叫做哩阿卡。

20160820_125.jpg
↑古老碾米機,高達三層樓的木造碾米機。

20160820_126.jpg
↑碾米機最上方,將輸送來的稻穀鎮動分散開來,再向下經層層機械碾成白米。

20160820_127.jpg

20160820_128.jpg

20160820_129.jpg
↑穀倉內美麗的大面格子窗,主要用途是採光與通風。

20160820_131.jpg
↑稻草草蓆編織器

20160820_132.jpg
↑收割時剩下的稻草,透過此機具製造成草繩,草繩是昔日相當重要的綑綁資材。

20160820_135.jpg
↑米部首的華文字

20160820_134.jpg
↑古亭畚是早期農業社會,客家人用它來囤積稻穀或蕃薯的設備。和一般穀倉不同的是,古亭畚本體是由竹條編織而成,外圍再用石灰、泥土、稻殼的混合物紮實糊上,既通風又能防潮,可以妥善保存作物。底部則為了防濕氣,還特別以竹竿鋪地架高,讓古亭畚不至於吸收來自地面的水氣,更能達到乾燥作物的功。先人的智慧,實不容小覷。

20160820_136.jpg
↑稻穀入倉過程圖解

20160820_137.jpg

20160820_138.jpg

20160820_139.jpg
↑稻穀經碾米機製成白米時,脫除的稻殼,一般稱為粗糠。

20160820_140.jpg
↑風鼓,收割的稻穀曬乾後,經由人力旋轉這機器中的風扇,藉所產生的強風氣流將稻穀中的雜質碎屑清除,去蕪存菁。

20160820_141.jpg

20160820_143.jpg

20160820_142.jpg
↑屋頂設計成尖聳型態,類似煙囪原理,側面並有氣窗,熱氣上升經由此氣窗除排出倉外。

20160820_144.jpg

20160820_145.jpg

20160821_044.JPG
↑冬山車站,配合台鐵宜蘭線高架化工程與冬山河森林公園的開發,冬山站站體以「綠色隧道」作為設計主題,採用瓜棚造型的外觀,是台灣第一個以休閒觀光為目的所開發改建的鐵路車站,新站體於2008年4月1日完工,為東部幹線第一個高架車站。

20160821_045.JPG

20160821_046.JPG
↑車站廣場的風箏裝置藝術

20160821_002.jpg
↑花$6元購買月台票,即可進入月台,欣賞這座美麗有有特色的車站和拍攝火車。

20160821_005.JPG
↑優美的弧線

20160821_001.JPG
↑冬山站是二等小站,停靠的列車不多,難得莒光號進站​停靠。

20160821_006.JPG
↑上下旅客後,莒光列車慢慢駛離往花蓮去了。

20160821_039.JPG
↑圓弧棚架,成排電桿,筆直軌道,視覺上無限的延伸。

20160821_011.JPG
↑普悠瑪來了。列車名稱在網路命名時,最後階段超過太麻里號而勝出。普悠瑪源自卑南語,是指卑南族部落大首領所在地。車票等級,台鐵為避免票種過度複雜,票價比照自強號,稱為「普悠瑪自強號列車」。

20160821_012.JPG

20160821_013.JPG
↑過站不停,呼嘯通過。

20160821_008.JPG
↑微笑電聯列車來了,八輛一組,前後各有駕駛室。

20160821_009.JPG

20160821_010.JPG

20160821_014.JPG
↑通勤電聯車來了,四個車廂為一組。

20160821_015.JPG

20160821_016.JPG

20160821_017.JPG

20160821_020.JPG
↑莒光號又來了

20160821_021.JPG

20160821_022.JPG
↑過站不停,呼嘯而過。

20160821_032.JPG
↑電聯車要走了

20160821_033.JPG

20160821_034.JPG

20160821_035.JPG
↑過彎,往宜蘭方向慢慢駛離。

20160821_036.JPG
↑月台上座椅,椅背風箏向著綠野天空蓄勢待發。

20160821_037.JPG

20160821_040.JPG
↑風箏是冬山鄉的特色民俗技藝,所以,車站內的座椅、樓梯玻璃圍欄、車站廣場處處可見風箏影子,讓遊客深深感受到已身在風箏的家鄉。

20160821_041.JPG
↑風箏彩繪玻璃

20160821_042.JPG

20160821_043.JPG
↑廣場上風箏造型藝術,在冬山國小內有座風箏館,對風箏有興趣的遊客可前往參觀。

20160821_047.JPG
↑在宜蘭,能在農田瓜棚旁的綠野放風箏,看著風箏遠揚,是一件簡單的幸福。

20160821_048.JPG
↑從位於台9線蘇花公路108K處德觀景平台,可俯瞰整個蘇澳港灣。停滿各式船舶的地方是南方澳漁港,右邊是知名的情人灣,也就是內惟埤海灣,上方小山丘是豆腐岬,只是我悟性低怎麼看都無法理解為何叫豆腐岬。

20160821_056.JPG
↑有漁船回港,船後拖曳一條白色水花,在清澈的海面上極為美麗,美麗景緻超越水都威尼斯。

20160821_052.JPG
↑內惟埤海灣,美麗的月牙灣,玩水踏浪的人潮逐漸湧入。

20160821_057.JPG
↑有一隊划船遊客已進入海面。

20160821_053.JPG
↑右邊是南安國中,若不想經蘇花公路冒險到觀景平台,也可以就近在此眺望,只差視野沒觀景平台遼闊。

20160821_065.jpg
↑ 日治時期,台灣總督府將南方澳開闢南方澳漁港與內埤漁港,原有意闢建國際港,後因戰敗而中斷。1974年,蘇澳港列入十大建設之一;1975年7月,建港工程正式動工。除了建造碼頭、防波堤等設施,以及疏濬航道之外,並同時進行闢建蘭陽隧道等連外道路工程。1983年6月,工程全部完工。

20160821_063.JPG
↑ 蘇澳港舊稱為「東港」,原為一小型港口,其地形三面環山,是由北方澳、蘇澳及南方澳形成的天然優良港灣,形勢相當險要。中間為蘇澳商港,遠處山腳下是北方澳軍港,下方為南方澳漁港。

20160821_064.jpg
↑跨港大橋,此橋讓遊客進出內惟埤海灣更加方便。

20160821_066.jpg
↑忙碌的時段,漁船成群入港,像天空雁群一樣,依隊形前行。

20160821_049.JPG
↑麗娜輪出航,宜蘭和花蓮之間的交通,除北迴鐵路和花公路外,也有海上遊輪行駛。麗娜輪每週五六日行駛,往返蘇澳和花蓮之間各一班次,航行時間2小時,與陸上交通比較,只是慢了一些些時間。不過,除了載運旅客外,還可同時運送自行車、機車、小客車和遊覽車,算是另一種特別的旅遊方式。

20160821_050.JPG
↑快樂出帆

20160821_051.JPG

20160821_055.JPG
↑快出港區了

20160821_058.JPG
↑行經豆腐岬

20160821_059.JPG

20160821_060.JPG

20160821_061.JPG
↑越過內惟埤海灣,悠遊前往花蓮港。

20160821_062.JPG

20160821_067.jpg
↑宜蘭餅發明館,是品嘗宜蘭特色糕餅的天堂。

20160821_068.jpg
↑超大型製餅餅模,裡面掛著的是銅鑼,這是古時結婚迎娶隊伍所用的樂器之一,意涵著宜蘭人結婚有宜蘭的在地喜餅。

20160821_069.jpg
全世界最薄的餅只有0.1公分,輕薄如紙,可透光,香脆可口,吃後令人愛不釋手,他的名字就叫做宜蘭餅。

20160821_070.jpg
↑新產品米香捲,用蘭陽在地稻米做成的,形狀像蛋捲,外面敷有一層海苔,吃來酥脆鹹甜,口感極佳。

20160821_071.jpg
↑買宜蘭牛舌餅可要分辨清楚,分有薄脆的和厚軟的兩種。

20160821_072.jpg

20160821_073.jpg
↑這是宜蘭特有的結婚喜餅,有個特殊的名稱叫做玉露,計有三種口味。另外,還有較小一點的糕餅,可供彈性搭配。

20160821_074.jpg
↑人群不是很擁擠,試吃和選購算是一件享受的事。

20160821_075.jpg

20160821_077.jpg
↑虎牌米粉產業文化館,這裡除了可以了解米粉製作的過程外,並有懷舊的時空街景設計,讓遊客身歷其境的體驗1970年代的生活情況。

20160821_076.jpg
↑門票200元,送100元抵用券及一份體驗材料或禮品,另有免費米粉吃到飽。

20160821_078.jpg
↑1970年代強而有力的運搬車輛,鐵牛車。

20160821_079.jpg
↑機器發明前的麵粉製作過程,全靠人力,而且必須有良好的配合默契。

20160821_080.jpg
↑麵粉是一絲一絲擠出來的,當然要靠具備有槓桿原理的器具幫忙。

20160821_081.jpg
↑自然風乾米粉,新竹風大,所以米粉有名。埔里有好水,米粉名號也響叮噹。而虎牌米粉,已進步到全自動化生產的方式。

20160821_097.jpg
​↑懷舊街景以1970年代台灣的生活型態為主題。

20160821_098.jpg
↑這是那個年代的街道樣式,早期台灣很多眷村也都長這個樣子,簡樸又溫馨的社區。裡面是遊客體驗的Diy教室,所以刻意設計了門口警衛室和傳統標語,營造工廠的氣氛。

20160821_100.jpg
↑好有傳統的顏色藍與綠。有些較體貼的老闆,為照顧外地來討生活的員工,會預備宿舍,解決住宿的不方便。當時資訊傳遞不是很便利,所以很多地方都設有布告欄。

20160821_099.jpg
​↑有人會問是否有女宿舍,其實,在那個年代的女性同胞,主要任務是相夫教子,很少離鄉背井奔波勞苦的。

20160821_101.jpg
↑這種社區街道設計,左右鄰居交通方便,彼此都非常熟悉融洽,就像一家人一樣的生命共同體。試想現在密不通風的公寓大樓,甚至透天社區,大家能夠或願意與鄰居彼此這樣熟識嗎?

20160821_102.jpg
↑當時有些的住家會把廚房擺設在最靠路邊的位置,一來採光,二來通風,所以從路上就可望見廚房裡的擺設和忙碌的情景。

20160821_118.jpg
↑阿嬤級的大灶,記得我小時候的大灶是用紅磚砌成。

20160821_103.jpg
↑一個大灶身,上方配備兩口鍋具,一天的三餐所需,煎煮炒炸湯外加點心,全都能滿足。其實,大灶是個多功能的設備。灶內餘火還可烤地瓜或芋頭,提供小孩的點心來源。大鍋蓋也是個乾衣機,陰雨天時,將不易曬乾的衣物鋪在熱熱的鍋蓋上,一段時間後就乾燥了。打開灶門口,藉由燃燒柴火的熱度可以烘暖衣物,小時候,每逢冬天媽媽也常藉由這種方式,將衣物暖暖的穿在我身上。

20160821_117.jpg
↑高腳餐桌和長板凳,全家老小圍坐在這享用三餐,雖不豐盛,卻很滿足,也很幸福。

20160821_120.jpg
↑微弱的燈光,溫馨的氛圍。以前,我家廚房也是掛著5燭光的鎢絲燈泡。

20160821_082.jpg
↑那個時代的典型產物,長板凳和宣導標語。

20160821_109.jpg
↑市區街道,販售的民生必需品和飲料汽水,這些在當時可都是奢侈級的物品。對於現代的人們來說,真的很難想像。因為,那個年代,是個物資缺乏的年代。

20160821_110.jpg

20160821_115.jpg

20160821_086.jpg
↑1970年代,雜貨店在人們的生活中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,基本的柴米油鹽,無一不是向雜貨店購買;小孩子特愛的零嘴小遊戲,也都是由雜貨店提供。

20160821_112.jpg
↑由於生活步調及方式的變遷,在都會區已很難看到雜貨店的身影,相反的往往是便利商店林立。 

20160821_096.jpg
↑但是,雜貨店營業方式的商店,總會在一些懷舊或者悠閒的觀光點出現,就是因為「雜貨店」給人的感覺是非常舒服親切的,悠閒愜意的節奏,很容易融入當地的氣氛,讓到來的觀光客也真的放慢自己的腳步,輕鬆欣賞暢遊這地方。

20160821_095.jpg
↑來此應該是沒有目的的,若硬要說有,那就是來體會閑散緩慢的氛圍。

20160821_083.jpg
↑因應生活需求,不同的地區,店家經營的也內容不同,這是專門販售竹編與木製器具的店家

20160821_119.jpg
↑典雅古樸的格子木門,門邊貼著各樣的廣告,十足反映出當時的生活情景。

20160821_114.jpg
↑照相館,結婚照,紀念照,大頭照,外拍服務,樣樣滿足所需。

20160821_084.jpg
↑那個年代知名的品牌,柯達相機和底片。

20160821_092.jpg
↑當年的電影,幾乎沒有洋片,絕大多是中影或香港邵氏公司出品的所謂國片,其中有段時間非常風行武俠片,很能滿足觀眾的幻想心理。

20160821_093.jpg
↑學生票5元ㄟ,記得1970年代末期,有很多兩片聯映的戲院,當時票價是兩片15元,俗擱大碗。

20160821_094.jpg
↑約會聊天的地方,讓男女老少都能在此純粹享受茶與咖啡的美好,也成了打扮得趴哩趴哩的青年男女約會碰頭的最佳場所。

20160821_107.jpg

20160821_105.jpg
↑大門上寫著歐美流行技術本位,告知消費者老闆的理髮功夫是無庸置疑的,而且還是最新流行的髮型。更早時期,還有店家會寫上衛生第一,請客人安心。

20160821_106.jpg
↑三五好友在假日相約來到溫泉旅社泡湯,這是冷冷的天氣中最享受的一件事 。日式風格的木建築,橫式的招牌和布簾,樸拙味道,裡面的溫泉水源想必是天然而真實。

20160821_113.jpg
↑簡單樸拙的客運站。現在的國光客運,在改組之前就是台灣汽車客運公司。因為是國營的,所以,在當時台灣的主要道路路權皆屬台汽客運。那時期交通運輸政策定位在服務各地民眾,也因此票價特別低。記得國中時期,我每天上學都搭台汽客運,每日往返約10公里,一個月的月票是22.5元,一學期是90元,而當時我一學期的獎學金是200元。

20160821_116.jpg

20160821_108.jpg
↑好熟悉的麵攤,忘不了那碗熱呼呼的陽春麵,尤其是麵湯上的那塊瘦肉。記得那時候一碗陽春麵是$3元,可是,卻不是每個人都消費得起的。

20160821_085.jpg

20160821_088.jpg
↑這裡的米粉可以吃到飽,小小一碗碗,但是可以無限續碗,費用已含在門票裡。

20160821_087.jpg
↑這裡的服務人員是運用電鍋炒米粉,炒出來的米粉濕潤不乾柴,容易入口而且味道香濃,保證你一碗接一碗。

20160821_089.jpg

20160821_090.jpg

20160821_111.jpg​​

20160821_091.jpg
↑還有魚丸湯可喝,不過這碗魚丸湯$30元,可使用抵用券支付,但不可續碗。魚丸超大顆,Q彈好吃。

20160821_125.jpg
↑小水牛冰店,吃了會活力充沛,像這一隻小水牛一樣,活蹦亂跳。

20160821_122.jpg
↑巧克力布丁雪花冰,小朋友的最愛。有了這一碗,讀書工作時就不需要那一瓶蠻牛了。

20160821_124.jpg
↑抹茶紅豆雪花,老大人最興這一味。

20160821_123.jpg
↑待會兒,即將出現一頭小水牛和一頭老牛在街頭上四處亂蹦。

20160821_128.jpg
↑滿月壽司$40和鮭魚飯$30

20160821_129.jpg
↑綜合生魚片,片片厚實新鮮富彈性。

20160821_130.jpg
↑章魚五味$120

20160821_135.jpg
↑礁溪溫泉正夯的行業,溫泉魚泡腳。溫泉魚是一種能接受溫泉溫度的魚,專門啄食人們身上的老廢角質,就像魚在親吻你的雙腳幫你做SPA。

20160821_136.jpg

20160821_137.jpg
↑湯圍溝,不想花錢也可以享受泡腳的樂趣。宜蘭縣政府在此規劃為溫泉公園,精心設計的水岸空間與景觀涼亭,以及檜木風呂與半戶外泡腳池,也有小橋流水的造景與茂盛又活力的花草樹木,在這也可欣賞街頭藝人精彩的表演。

一年四季都是宜蘭旅遊的好時機,匆匆三天只走訪宜蘭的觀光工廠和幾處熱門景點。宜蘭還有許多自然天成的大山大河,原野林場,以及許多的傳統美食小吃和精緻的無菜單料理,且待下次再來一一玩賞和品嘗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阿斌哥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斌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